韩延华 全国中老名医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学术特色 > 临证经验 >

韩氏女科诊治特色

时间:2014-08-12 17:30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

龙江韩氏女科,中医世家,已传五世。历经百余年的积淀,并得以延伸发展,多有创新,特别对妇科病的诊治更是匠心独具。临证时注重天人相应的理论,从微观到整体进行辨证,病证结合,衷中参西,结合现代检测手段,突出肝肾在女性中的重要作用,注重气血的变化及精神情志与疾病的关系,谨守病因病机,明辨阴阳表里,审视寒热虚实,立法组方严谨,用药平和精良,疗效显著。
    (一)天人合一,治疗月经不调
    人与天地相参”,“善言天者,必验于人”的观点,源于《内经》。它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,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,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,从而确立了“天人合一”的医学模式。韩氏常以天人相应之理,根据阴阳消长的规律,诊治月经病。
月经又称月信,《经》云:女子二七天癸至。天谓天真之气,癸谓壬癸之水。壬为阳水,癸为阴水。女子阴类,冲为血海,任主胞胎,二脉流通,经血渐盈,应时而下,天真气降,故曰天癸。常以三旬一见,像月之盈亏,不失其期,故名曰月信。韩氏认为当机体内阴阳失调,影响冲任,血海蓄溢失常,即可发生月经病。因此,在治疗月经病时,常据阴阳消长的规律因时遣方用药。
    1.经后期:在月经周期的5—13天,正逢血海空虚之时。韩氏认为天癸和行经的产生都必需依靠精血作为物质基础。正如傅青主所说:“且经原非血也。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中”。肾为经水之源,天癸者亦源于肾,只有肾阴充足,肾气旺盛,天癸发育完实,经孕方能正常。此时可采用百灵育阴汤,其目的在于填补精血,为卵子的成熟奠定物质基础。
    2.经间期:月经的13—15天。是“重阴必阳”的阶段,呈“氤氲之侯”。此时冲任气血流通,应激调节“重阴”的相对不平衡状态而表现出的一种现象。是这一时期治以温肾活血法,以便其势便于卵巢血流通畅,从而促进排卵。方用百灵育阴汤加仙灵脾、巴戟天、丹皮、赤芍、牛膝。
    3.经前期:是月经周期的17—28天,属阳长阴消阶段。此时肾阳渐旺以温煦为卵子着床、发育提供条件。反此则宫寒不孕或月经失调。在治疗上,根据阴阳互根之理,仿景岳六味与八味之旨,以百灵育阴汤加仙茅、仙灵脾、巴戟天。
    4.经行期:属“重阳必阴”的质变过程,此时胞宫的功能是泻而不藏,以通为用,因为旧血不去则新血难生,从而影响下一次月经的闭藏。若旧血应时而去则一个新的月经周期也就随之开始了。在治疗上采用因势利导的理气化瘀法,易用百灵调肝汤加减以收调经通络助孕之功。
    (二)韩氏治疗崩漏之经验
    崩漏为妇科常见病、多发病,亦属疑难病证之一。缠绵反复,严重时可影响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。韩氏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指出,崩漏的发病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,致使体内阴阳气血互不平衡所致。于60年代即根据崩漏发生的病因,将其分为九种证型,提出治崩九法和代表方药,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。
    1.治崩九法:
    (1)血亏无热(心脾血虚)—补血调经,固冲止血。以胶艾四物汤;
    (2)血滞有热—清热凉血止崩。以加味桃红四物汤;
    (3)阴虚血热—养阴清热,固冲止血。以地骨皮饮;
    (4)气血两虚—补益气血,固冲止血。以自拟益气养血汤;
    (5)气虚下陷—益气升举,固冲摄血。以补中益气汤加止血药;
    (6)气滞血瘀—调肝理气,逐瘀止崩。以逍遥散加减;
    (7)肾阴虚—滋阴补肾,固冲止血。以左归丸加减;
    (8)肾阳虚—温肾扶阳,固冲止血。以鹿茸丸加减或右归丸加减;
    (9)肝肾亏损—滋补肝肾,调冲止血。以自拟育阴止崩汤[8]。
    根据病症之不同,将九法应用于临床之中,疗效显著,概而四字箴言为:补、清、行、举之法也。
    补——即补益之法,补其不足。针对精血不足,气血两亏,肾阴虚,肾阳虚引起的崩漏。最常用的有滋补法和温补法。
    滋补:常用药物有熟地黄、当归、白芍、黄精、阿胶、鳖甲、龟甲、枸杞子、桑椹子等。常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、杞菊地黄丸、左归丸、补阴丸等;温补:有温阳补血、益气补血。常用药物有人参、黄芪、鹿角胶、制附子、肉桂、淫养藿、覆盆子、冬虫夏草等。常用方剂如右归丸、金匮肾气丸、鹿茸丸等。
    清——即针对热邪扰动血海,迫血妄行而立。有虚热、实热之别。实热,当以清热凉血,固冲止血。常用药物生地、黄芩、丹皮、栀子、大黄炭、旱莲草、地榆炭等。代表方剂丹栀逍遥散或清热固经汤等。虚热,则以养阴清热,调冲止血。常用熟地、女贞子、地骨皮、银柴胡、青蒿、知母等。代表方剂地骨皮饮、一贯煎。
    行——行者,行也,具有行瘀止血之意,又称去瘀生新、活血生新、化瘀行血。用于血行不畅或血分瘀滞所致的各种瘀血证。常用药物有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川芎、丹参、三七、生地、丹皮、赤芍等。常用方剂如桃红四五汤、血府逐瘀汤、逐瘀止崩汤等。
    举——陷者,举之、升之。即升举、升提之意。用于气虚不固,中气下陷,冲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之证。常用药物有黄芪、升麻、白术等。代表方如补中益气汤、归脾汤、固冲汤等。
    2.善用育阴止崩汤加减治疗崩漏
    “育阴止崩汤”是韩氏经验方。已纳入国家规划教材《中医妇科学》之中,为治疗肝肾阴虚崩漏证的代表方。该方是在继承《内径》“阴虚阳搏为之崩”的理论,遵《竹林女科证治》“血崩不止,由肾弱阴虚,不能镇制胞络相火,故血热成崩”和。《兰室秘藏》“妇人血崩,是肾水阴虚,不能镇守胞络相火,故血走而崩也”旨意。而创立的。韩氏认为引起崩漏的病因虽多,但临床上以肝肾阴虚最为多见。因肝、肾两脏在妇女崩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肾为先天之本,元气之根,主藏精,为封藏之本,与胞宫和冲任二脉密切相连,月经的正常与否皆依赖于肾气—天癸—冲任—胞宫生殖轴的稳定与平衡。肝主藏血,主疏泄,肝之经脉通过冲任督与胞宫互相联系。经云:“肝肾同源,精血互生”,故肝肾对月经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。女子经、孕、产、乳,数伤于血,常易表现出阳常有余,阴常不足的特点。阴虚生内热,热之甚则为火,火热损伤冲任,扰动血海,迫血妄行,而致崩漏发生。
    治疗上推崇张寿颐“不知血之妄行,多是龙雷相火,疏泄无度,惟介类有情,能吸纳肝肾泛滥之虚阳,安其窿宅,正本清源,不治血而血自止”的原则。立“滋阴补肾,固冲止血”为治疗大法。运用自拟经验方“育阴止崩汤”。该方组成君臣有序,主次分明,方中熟地补血滋阴之力雄厚;山茱萸以其补益肝肾,收涩之性而固冲任;白芍补血养血,以收敛肝阴,共为君药。山药、续断、寄生、杜仲、龟板、牡蛎等共为臣药,意在取山药偏补肾气,顾护后天之功;续断、寄生、杜仲助君药补肝肾、强腰膝,止崩漏;阿胶、牡蛎、海螵蛸、龟板,为介类有情之品,可以吸纳肝肾泛滥之虚阳,正本清源;佐以炒地榆专事凉血止血,甘草为使调和诸药。以上诸药以入肝肾二经者居多,本方虽治崩漏,然而方中仅有阿胶、炒地榆在功效上明确指出有止血之功,其余各药皆在调补肝肾,韩老治崩意在究其病源之处,全方用药平和,其功在不治血而血自止。韩氏强调:固涩止血纯属塞流之用,而滋补肝肾,益血之源,固冲调经,既可清源,又可正本,塞流于澄源之中,澄源即可复旧,因此对三者进行一元化理解。立意独特,疗效显著。
    随证加减:由于崩漏的病变比较复杂,缠绵反复。因此治疗本病时必须重视随证加减变化,勿犯一方一药之弊。如出血过多不止时,可倍用炒地榆,加炒蒲黄、棕榈炭增强止血之力,以防因失血过多重伤正气,亦属急则治其标之法;若久漏不止,气随血泄致气血两虚,加黄芪、升麻以益气升阳;若下血夹血条血块或下腹疼痛,有瘀滞者,可加怀牛膝、香附,炒蒲黄、五灵脂旨在通因通用,防止补中留滞;若阴损及阳,阴阳俱虚时,可加鹿角胶、鹿角霜、巴戟天以阴阳双补;若双目干涩者,加枸杞子、菊花、密蒙花、青葙子、女贞子;大便干者,加何首乌、瓜蒌;失眠多梦者,加酸枣仁;烦躁者加栀子、莲子心;五心烦热者,加地骨皮、旱莲草。若肾虚而致肝郁者,证见胸闷不舒,善太息,经前乳胀,舌质略黯,脉弦细者,加枳壳、醋香附、王不留、夏枯草等。
    此外,韩氏认为崩漏之病,除采用药物治疗外,还需结合精神疗法,休息疗法和饮食疗法。
(责任编辑:admin)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